skip to Main Content

小鑫话题 | QLC固态硬盘会取代TLC成为新主流吗?

       今天,小鑫和大家聊一下最近各位玩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,QLC已经上市半年多了,家用市场的QLC固态硬盘也渐渐多了起来。从当初QLC刚刚问世,被大家吐槽到连机械硬盘都比不上,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,现在QLC为什么还能逐步从企业市场普及到家用市场。网上一搜QLC,出来的搜索结果,还是吐槽的口吻居多。那么今天小鑫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,关于SSD目前的市场现状,QLC目前的市场需求和QLC固态硬盘是否会成为新的主流产品。

SSD的市场现状

       如果说2016年的硬件价格是历史的最低峰,那么经过了2017年内存涨价,显卡难求的一年,今年的硬件价格虽然在中美贸易中有所波动,但是总体还是逼近了2016的历史低价,而我们要讨论的SSD,价格已经达到了新的历史最低了。1元1G在几个月前就实现了,现在的趋势大有冲着5毛1G去。至于SSD为何会降价这么快,小鑫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:

颗粒成降低

(闪存晶圆)

       目前SSD闪存颗粒的技术已经算是非常成熟了,闪存晶圆的利用率越来越高,平均下来单颗闪存的成本就越来越低。因此占据SSD大部分的闪存成本就得到大幅度的降低。所以这也是让SSD整体降价的一个因素。

新技术普及

       新的存储技术让闪存颗粒有了更大的存储容量。在SSD刚出的时候,所有的固态硬盘都采用SLC类型的颗粒,一个闪存单元只能存储1bit数据,而今天TLC类型的颗粒,一个闪存单元可以存储3bit数据。再加上3DNAND技术,把以前只能平面铺排的闪存单元整合成立体堆积,让相同面积的颗粒有了更大的存储容量。这些新技术都在不断的扩充单颗颗粒的存储容量。因此这些新的存储技术也让SSD的体积在不断变小的同时,成本也不断的降低。

影响SSD的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

      虽然现在SSD的价格是降下来了。但是对SSD性能和寿命的持有顾虑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了。原因很简单,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新存储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。比如TLC类型的SSD颗粒写入的速度比MLC颗粒要慢,而且在没有缓存空间的情况下就会慢更多。TLC颗粒的P/E值(最大写入量擦写容量)也比MLC颗粒少很多。虽然目前通过主控的提升,这些影响因素在不断降低,但是还是客观存在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玩家之前排斥TLC,现在排斥QLC了。

颗粒因素

       由于TLC或者QLC类型的闪存单元要比MLC颗粒闪存单元要存储更多的数据,就相当于以前的一个房间住一个人或者两个人,现在要住三个人到四个人了。这时在写入的时候由于传输的通道和带宽,速度就比MLC慢了。而且高密度地存储数据就会导致颗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,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个闪存单元的使用频率都变高了,折旧速度就变快了。因此相同成本下,颗粒容量越高,寿命和性能相对就越弱。

主控因素

       除了颗粒类型是影响SSD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因素外,SSD中主控的好坏,也是对SSD性能和寿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素的。主控简单来说就是一块固态硬盘的微型控制器,性能越强的主控,SSD可以达到的传输带宽就越高,直观来说就是让SSD的性能越强。同时,越强的主控,可以通过动态或者静态的磨损平衡技术,来抑制SSD中写入放大带来的影响。延长SSD的寿命。

QLC固态硬盘能否取代TLC成为主流

(鑫硕泰的TLC 固态硬盘)

      现在我们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,QLC SSD会不会取代TLC成为主流?这个问题,小鑫认为暂时还是不会完全取代,原因有几点:

      首先,QLC固态硬盘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大容量,而目前大容量硬盘的市场基本都是机械硬盘,如果QLC要从性能上提升到可以和目前顶级的TLC固态硬盘对比,那需要优化的路还长着呢。但是如果转头正对机械硬盘,那各个方面都已经处于吊打状态。只要QLC固态硬盘把成本继续往下压,在和机械硬盘有接近的容量价格比时,QLC固态硬盘就能吃下机械硬盘的大部分市场。

       第二点就是QLC的P/E值相比于TLC或者MLC实在有点低,而如果作为系统盘或者软件盘,需要的是频繁读写而不是大量存储,小容量的QLC的P/E次数经不起太久的擦写,而大容量的QLC做系统盘就有点大材小用了。可以肯定QLC固态硬盘的容量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越来越小。

       因此,小鑫得出的暂时结论就是,QLC固态硬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取代家用机械硬盘,而能不能取代现在主流的TLC固态硬盘,还要看技术的发展和各家厂商的优化了。


       以上就是本期小鑫话题的内容啦,关于QLC各位玩家是持着什么态度呢,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小鑫分享哦!

Back To Top